产地 | 上海 |
---|---|
品牌 | 衡凯 |
规格 | 200g-300g |
工艺流程:
构件表面处理→粘贴面修补找平 (若平整,此步骤可省去)→涂底胶→卸荷(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此步骤有时省去)→配置面胶和裁剪碳纤维布→粘贴碳纤维布→固化→检验→维护
1.构件表面处理
1.1.构件面应洁净、干燥,转角处应进行倒角处理,磨出(阳角)或补出(阴角)半径不小于20mm的光滑圆弧,
2.粘贴面修补找平(若平整,此步骤可省去)
2.1.构件面蜂窝、麻面、凹凸部位用构件修补结构胶填平,修补胶固化后(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约5小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配置底胶
3.1.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纤维布粘贴底胶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5∽10分钟左右至A、B组份混合均匀为止。搅拌时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胶应现配现用。
3.2.用毛刷、滚筒或塑料刮板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构件构件表面,注意不要漏刷,并避免气泡,等胶固化至手指触感干燥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卸荷(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此步骤有时省去)
4.1以适度卸荷加固效果一般可仅卸去活荷载,如人员、办公机具等,并尽量减小施工临时荷载。
4.2.恒载卸荷可采用千斤顶、垫板、顶杆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施加反力大小易控制,减少应力滞后,更利于碳纤维布与原构件协同受力,加固效果良好。
5.配置面胶和裁剪碳纤维布
5.1纤维布粘贴面胶为A、B两组份,可机械搅拌。少量也可用Φ6、Φ8细钢筋棍人工搅拌。(注意:仅用腻刀拌和,不能保证搅拌均匀)。
5.2.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用锋利剪刀裁剪碳纤维布,注意整齐划一,避免毛刺。宜在平整的木板、纸板、塑料布上裁剪,以保持纤维布的洁净。
6.粘贴碳纤维布
6.1.将纤维布粘贴面胶均匀涂抹于构件粘贴部位和碳纤维布上,拐角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75%的面胶涂抹在碳纤维布的粘贴面,当粘贴后,剩余的25%面胶涂抹于碳纤维布外表面。)
6.2.将涂好胶的碳纤维布,拉紧对齐后粘贴,用塑料刮板或滚筒(用去掉外边绒毛的涂料滚筒即可),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直至胶料渗出。然后在碳纤维布外表面也均匀涂抹面胶,并反复滚压,使结构胶双向充分浸润碳纤维布。
6.3.若多层粘贴,待手指触感干燥,可进行下一层粘贴(重复第5步、第6步)。
6.4.碳纤维布若需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0.2米。
7.固化
7.1.若固化温度25℃左右,3天即可负载使用。若固化温度5℃左右,5天可负载使用。
8.检验
8.1.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或手压粘贴面判断粘贴效果,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5%,如出现轻空鼓(面积小于100cm2)可采取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若空鼓面积大于100cm2,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布切除,补粘四周搭接长度大于0.2米的碳纤维布块。
8.2.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测,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标准值,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需要准备千斤顶或配重(常用沙袋、砖块)、百分表、裂缝显镜。
9.维护
9.1.粘贴48小时后,可粉刷20mm厚M15水泥砂浆或喷砂保护。
9.2.注意外层胶初凝前宜撒少量干净粗砂或豆石,以利于粉刷界面的结合。
10.注意事项
10.1.裁剪碳纤维布用锋利剪刀,注意整齐划一,避免毛刺;宜在平整的木板、纸板、塑料布上裁剪,以保持纤维布的洁净。
10.2.若需延长,碳纤维布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10.3.产品使用中易产生线屑、毛羽若附着皮肤会产生刺激而瘙痒若吸入会引起喉咙、气管、肺的伤害。所以施工时着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施工完毕用肥皂水将外漏部位清洗干净。
10.4.碳纤维有导电性,不要与电源接触。浮游空气中的线屑、毛羽也可能造成短路和电器故障。
10.5.保质期:碳纤维布性能稳定,几乎具有无限的保质期(常温、干燥处贮存)
喷射混凝土技术
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力喷射到受喷面上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良好耐久性,特别是与混凝土、砖石、钢材有很高的粘结强度,可以在结合面上传递拉应力和剪应力。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利用碳素纤维布和专用结构胶对建筑构件进行加固处理,该技术采用的碳素纤维布强度是普通二级钢的15倍左右。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强等优点。厚度仅为2mm左右,基本上不增加构件截面,能保证碳素纤维布与原构件共同工作。建筑加固专用碳纤维布,产品宽幅:碳纤维布有10cm、20cm、30cm及50cm;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制定。可用于梁、柱钢筋上“生根”,后加埋件等以混凝土、岩石、砖砌体为基体的隐蔽工程锚固。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内留置圈梁钢筋、砌体锚固筋、幕墙埋件、设备基础螺栓固定。
拥有余款新技术产品,项,系高新技术和加固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了以上问题还有众多的需要大家了解,其次在粘贴碳纤维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粘贴碳纤维材料部位的混凝土应保持干燥,其表层含水率不宜大于。说起碳纤维布大家非常了解。碳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布,碳布等,且在产品上也是有独特的特点,对于加固上是非常便捷的因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基本不增加加固构件自重及截面尺寸,粘碳纤维布时,施工方如何用胶的量。这个问题比较重要,因为用胶少是会收到影响的,这个需要让碳布单丝之间充满胶液才能应力的有效传递并分布均匀,较终让碳纤维高强特性得以发挥,碳纤维布一般采用何种规格碳丝织成的,碳布纺织单元不是单。
在大板的流行与推广落地的带动下,陶机装备与化工原材料领域的改变已经初步显现。不过,就目前来看,在产业后端的应用上,配套发展已经明显迟缓。例如,到现在国内还在使用水泥砂浆贴砖,而国外早就使用瓷砖胶了;国内还在使用极其简单粗放的工具,而国外施工已有非常规范的标准和成套先进的技术及装备。除了奥拓电子、利亚德外,洲明科技也涉入景观照明领域。2017年下半年,洲明科技先后收购柏年和,并于2018年初宣布成立景观照明事业群,昭示了洲明科技布局景观照明领域的决心。
1、多处裂缝问题。在建造建筑物时,混凝土这类施工材料可以说是基本都会用到的,由于混凝土材料会受到环境温度差异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面积或大或小的裂缝问题,所以对于砖混结构建筑物而言,即便在建造施工期间安装了可以防控裂缝产生的伸缩缝,但是依旧容易出现裂缝。
2、钢筋露出或者锈蚀。钢筋属于钢结构材料,但是,在长期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也容易表现出锈蚀以及风化和外露等多种问题,钢筋有问题了要怎么办呢?由于钢筋作为承重构件,对于建筑物而言起到不可替代的重量支撑作用,一旦建筑物的构成材料钢筋有了损伤问题,若是不能及时对其进行补强施工,也会
碳纤维布系采用进口12K碳丝在特种织机上织造而成,表面经偶联化活性处理,易被结构胶亲和浸渍,抗拉强度高。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和《碳纤维片材加固构件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的要求。凭着良好的性能,在众多领域中被应用。
用途:
碳纤维布与结构胶配套使用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木质结构的加固,可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是处理下列工程问题的备选方案:
1、建筑物使用荷载增加;
2、工程使用功能改变;
3、材料老化;
4、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值;
5、结构裂缝处理;
6、恶劣环境服役构件修缮、防护。
其他用途:人造卫星、飞机、火箭、体育用品、工业产品等众多领域。
特点:
1、碳纤维抗拉强度高,相当于普通钢的10∽15倍;
2、耐酸碱,抗腐蚀,适宜在恶劣环境中服役;与结构胶配合使用,能阻止有害介质浸渗,对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
3、比重是钢材的23%,基本不增加构件自重,不改变构件截面尺寸;
4、可弯曲缠绕成型,对各类曲面、异型构件加固优势更为显著;
5、可任意剪裁,易粘贴,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不需大型施工机具,可搭接粘结任意延长,无明火作业,施工工期短。
碳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布、碳纤维编织布、碳纤维预浸布、碳纤维加固布、碳布、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带、碳纤维片材(预浸布)等。碳纤维加固布是一种单向碳纤维加固产品,通常采用12K碳纤维丝织造。
可提供两种厚度:0.111mm(200g)和0.167mm(300g)。多种宽度:100mm、150mm、200mm、300mm、500mm及其他工程所需的特殊宽度。随着碳纤维布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运用到了碳纤维布,也有部门企业进入到了碳纤维布行业并发展。碳纤维布用于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剪和抗震加固,该材料与配套浸渍胶共同使用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构成完整的性能卓越的碳纤维布片材增强体系,适用于处理建筑物使用荷载增加、工程使用功能改变、材料老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值、结构裂缝处理、环境服役构件修缮、防护的加固工程。
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基本不增加加固构件自重及截面尺寸。适用面广,广泛适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各种结构类型、结构形状的加固修复和抗震加固及节点的结构加固。施工便捷,无需大型机具设备,没有湿作业,无需动火,无需现场固定设施,施工占用场地少,施工工效高。高耐久性,由于不会生锈,非常适合高酸、碱、盐及大气腐蚀环境中使用。有业内人士表示,零=+产品,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融合,归根到底还是手段和的变化,而用户才是终的裁判,由中环联合认证中心(CEC)、深圳市家具协会主办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链创新研讨会在深圳召开,这使得背景墙行业很快陷入低价、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困局。反观则在2015年赶超美国,实现了新跳跃,位居第五。根据四小龙的财务报表显示,欧派2016年营收71亿,比201515亿,增幅27%;索菲亚2016年营收45亿,高性能碳纤维布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如梁、板、柱、屋架、桥墩、桥梁、筒体、壳体等结构。适用于港口工程和水利水电等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的补强和抗震加固,特别适合于曲面及节点等复杂形式的结构加固。基层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低于C15。施工环境温度在5~3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70%。